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网站首页>国内 正文

一民事公益诉讼案宣判:制售假盐者被罚112万元

发布时间: 2018-03-16 10:55:30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毛一竹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5日对一起涉制售假盐的消费民事公益诉讼进行一审宣判。法院判处被告人刘邦亮在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法院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12万元,由法院缴付国库;并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和全国公开发行的报纸上发表道歉声明。这是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第一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案。

  法院审理查明,自2016年6月开始,刘邦亮租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一仓库为生产窝点,使用购进的工业用盐为原料,生产假冒注册商标“粤盐”牌加碘食盐,并批发销售给蔡某经、郑某宾等人。同年10月,刘邦亮在生产假盐时被民警抓获,并缴获生产的假盐成品6.4吨和半成品、包装材料及生产工具1批。

  刘邦亮在接受广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民警讯问时,供述其仅生产销售包装量分别为500g和400g的“粤盐”牌假盐,生产销售至少有100吨,并以每吨人民币1200元销售给客户。2017年8月,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作出刑事判决,认定刘邦亮的上述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8万元,没收缴获的假盐成品、半成品等扣押的物品。

  广州市人民检察院认为,刘邦亮生产销售不符合食用盐标准的盐进入食用盐市场,侵犯了众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检察机关履行了督促相关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法定诉前程序,法院公告在指定期限内均无任何有权机关和社会组织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遂由广州市人民检察院提起消费民事公益诉讼。

  法院审理认为,刘邦亮以工业盐冒充食用盐,以非碘盐冒充碘盐,其犯罪行为危及广大消费者人身安全,属于民事侵权行为。目前虽没有消费者起诉,但依法不能免除其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民事侵权责任。在刑事诉讼已经追究刘邦亮刑事责任的情况下,对刘邦亮判处112万元民事惩罚性赔偿金。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